
Swisscables
Swisscables系列產品依照瑞士最高標準製造,以突破性的價格提供真正創新的設計及優秀的聲音表現。 線材採用最新冶金技術、平衡式導體繞製結構、優質連接器及有效避免失真的特殊絕緣技術,即使是大部分價格高昂的器材也無法比擬。 從入門到最階的線材,都秉持著對線材的一貫理念: 堅持使用最好的材料,導體使用特殊的銅合金,UPOCC單結晶銅、使用極輕的自然纖維包覆線材(這種材質1M大約只有2g)、線材的幾何結構需依照線材長度調整、使用一種具有彈性的管子架構出以空氣為介質來隔離與絕緣、使用原木做為端子的共振穩定材料 ,也因為這些共同的特點,Swisscables無論是那個等級的外觀都相當類似,一眼就能認出

Audionet
曾有專業評論員問Audionet的中心哲學到底是甚麼? 這是創辦人Thomas Gessler對自我產品的最佳描述: 〝Information Engineering─資訊工程〞 意即所有Audionet的器材,都是經過嚴謹的測量運算及數據整合,再運用於音樂演繹上。簡單來說,就是為了達到器材設計之最終目的:忠實地傳達音樂情感。

Crystal Cable
Crystal Cable產品眾多,包括六大完整產品線加上特殊產品,而每一樣產品的共同點,就是「導體最大化」與「極簡絕緣」。超級導體冶金技術的價格不便宜,而Crystal所使用的「金銀合金」(silver-gold alloy)與「無限單結晶銀導體」(Infinite Crystal Silver),成本更是比任何其他導體要貴上數倍。如果您打算投資在貴金屬上,您一定要發揮它的最大效用。Crystal線材具有較低阻抗和極小的微量失真,這些都要歸功於它們高超的冶金技術。反觀其他線材,他們用了粗糙的選材、厚重的絕緣披覆,這些不夠優良的導體,本身介電性能不佳,電氣性能也不好,其導體更損耗了訊號中的細節和能量。 Crystal Cable採用單芯、粗線徑的實心導體,同時透過結構設計維持線身的彈性。我們是唯一採用超薄且高硬度kapton薄膜製作隔離絕緣的線材廠家,可以大幅減少絕緣層的體積,並去除線材鬆散的結構,加上簡潔優雅的「真正同軸結構」,外加超薄鐵氟龍外層,形成了極簡的設計結構,可以傳遞更豐富的音樂訊號。

ALBEDO
波蘭的線材品牌 Albedo,成立自 1996 年,至今開業已度過四分之一世紀,這麼多年來,他們堅持一件事情,就是只用純銀做為線材的導體,而且是用單結晶銀,這是目前所知最好的音響線材導體之一。更特別的是,Albedo Silver Cables 本身即具備單晶銀製作技術,某些端子例如 Y 插,也是使用自家生產的超高純度銀製成,用料極度奢華。 旗下產品線堪稱完整,除了串流世代的網路線等尚未推出,一般音響用線,包括電源線、喇叭線、訊號線、數位線、USB 線,一應俱全,而且產品分級多元,用家可以找到相應於自己系統的產品。

SFORZATO
來自日本的串流機Sforzato,該品牌由本身也是發燒友的Kyoichi Omata於2009年創立。 而商標「sfz」是義大利文Sforzato的簡寫,源於音樂上的術語,代表突然的強調,用於標記某些樂手必須特別地有力的去演奏的音符,意味著Sforzato將更極致的重現樂章,亦可見創辦研發者是位愛樂者。 Sforzato提供SFP光纖網路輸入端子,搭配轉換模組後可連接一般網路線或直接使用光纖網路線連接,並具備USB輸入端子可直接作為USB DAC使用。較特別是內部不具備機內時鐘電路,需要外接10MHz的外部時鐘一同使用。

AURA
Aura 是 1989 年在英國成立的音響品牌,擁有一款纖薄輕巧的 VA40 綜合擴大機,厚度僅 35 毫米。其簡潔的設計,在拋光鍍鉻前面板上僅設有音量控制、輸入選擇和電源開關,使其成為當時獨一無二的產品。有些人熱愛這種簡單的設計, 並給予這樣的設計給出非常好的評語:「無須多想。只管享受音樂。」Aura 短暫而輝煌的歷史眾所周知。許多熱愛音樂的人加入了這家公司。 缺乏資金的 Aura 創辦人 Michael Tu 被 B&W 的 Robert Trunz 發現,並且收購Aura。來自英國沃辛的 Aura 產品瞬間迅速席捲了全球音響市場。甚至在日本,已故的山中敬三也高度的正面評價,認為Aura的聲音充滿活力、清新的聲音, 直到 1997 年英國停產之前,在日本發布的 13 種型號均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產品。 Aura 本應結束其短暫的歷史並成為傳奇品牌,但隨著 2006 年第 14 款產品 Note 的發布,這場戲劇性的復興終於塵埃落定。這項計畫最初由倫敦設計公司 Pentagram 構思,其核心人物當然是設計師 Kenneth Grange。Aura 今天所做的和它 1989 年成立時一樣。Aura做出了一個能夠符合任何世代的跨時代設計,讓傳奇繼續譜寫新的歷史篇章。
